藝術創造問題,設計解決問題
回溯整個歷史,各種藝術形式遭受攻擊的案例多不勝數,有些人就是對藝術有意見。傳統派痛恨當代藝術,新世紀思想家抨擊傳統藝術,有人覺得畫家冒犯自己于是摧毀他的作品,藝術家因惹惱當權而被追殺。
設計是一種由觀察狀況、問題開始,接著設法處理的過程,設計在日常生活里增加人們的效率、移除人們達成目標的路途中所遇到的障礙。設計使我們安全。安全帶、安全氣囊是設計師的任務,而非藝術家。
藝術具有詮釋空間,設計則是一致性的
任何觀者都能自由解讀藝術作品,他們對于同樣一件藝術品的詮釋可能截然不同。藝術的鑒賞需要思考與重復的觀看。
所有使用者對于同一件設計品的感受應該一致,不應有彼此矛盾的想法產生。優異的設計作品(幾乎)毋需使用者思考,初次使用都能直覺上手。
藝術由探索而來,設計則是觀察與反復打磨
藝術家窮盡精力探索人性與各種事物,造就杰出的藝術與藝術時代。盡管藝術品也須經過反復琢磨,但藝術的根本是探索新的主題、新的技術與新的媒介。
設計則著重觀察,并且利用觀察所得的結果。比方說,倘若在網站設計領域里,有人觀察到形似真實世界的按鈕會吸引更多人點擊,那么設計師便會據此從善如流,創造類似的按鈕。多數時候,設計的進展在于,以先前的設計作為基礎,不斷改善與修正。
藝術沒有特定目的,設計有著具體的目標
除了受人之托之外,藝術并沒有明確的目標,藝術家的創作是他們內在靈魂的延伸,除了等著公諸于世之外,沒有其它目的。
開始一項設計之前,設計師就會設下一個具體的目標以及欲達成的結果。設計師不能一意孤行,只遵照自己的意志走,將失去設計的意義。
藝術為藝術家而生,設計為使用者而生
藝術家創作是為了傳達自己的意念,藝術家透過創作與觀者交流。有些藝術的確是受人請托,但基本上藝術家的作品仍然根植于自己的心智與思想。
設計師把使用者擺在第一位。設計師自己本身未必是設計成品針對的目標對象,他自己可能并不需要那樣產品。因此這表示設計師不可以自我為中心,而得設身處地,深刻了解使用者。當然,所有產品都會烙上設計師之名,但這個簽名與使用者的需求不可產生抵觸。
有些人認為藝術與設計只存一線之隔,然而事實上,藝術與設計之間有著一條巨大的鴻溝。作者提出一個有趣的觀察:設計師的居所有著功能齊全的廚房、便利實用的生活用品,他們簡化自己的生活。而藝術家熱愛混亂以及無法預測的特性。